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:梁,吾仇也;燕王,吾所立;契丹与吾约为兄弟;而皆背晋以归梁。

出自 宋代 欧阳修 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

  呜呼!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!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,与其所以失之者,可以知之矣。

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:“梁,吾仇也;燕王,吾所立;契丹与吾约为兄弟;而皆背晋以归梁。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志!”庄宗受而藏之于庙。其后用兵,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,请其矢,盛以锦囊,负而前驱,及凯旋而纳之。

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,函梁君臣之首,入于太庙,还矢先王,而告以成功,其意气之盛,可谓壮哉!及仇雠已灭,天下已定,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,仓皇东出,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,君臣相顾,不知所归。至于誓天断发,泣下沾襟,何其衰也!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?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于人欤?《书》曰:“满招损,谦得益。”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,自然之理也。

  故方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,莫能与之争;及其衰也,数十伶人困之,而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,岂独伶人也哉?作《伶官传》。

现代解析

这段古文讲的是五代十国时期,晋王李克用临死前把三支箭交给儿子李存勖(后来的后唐庄宗),并交代了三件未完成的复仇大事:

1. 梁国是死敌——后梁的朱温曾背叛唐朝,还差点害死李克用,这是血仇;
2. 燕王忘恩负义——燕王刘仁恭本是李克用提拔的小军官,后来却背叛投靠朱温;
3. 契丹背弃盟约——契丹首领曾和李克用结拜为兄弟,结果转头就支持后梁。

精髓在于
- 用"三支箭"象征三个未了的心愿,把抽象的家仇国恨变成具体可执行的"任务清单";
- 短短几句话就勾勒出乱世中复杂的人物关系:有恩将仇报的小人,有背信弃义的盟友,更有不死不休的世仇;
- 临终托付的场景充满戏剧张力,为后文李存勖"三箭复仇"的传奇故事埋下伏笔。

魅力就像现代电影里黑帮老大临终前给儿子留下"仇人名单",既有血性又暗含教育意义——告诫后人不忘耻辱,也要用实力说话。

欧阳修
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