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游子思乡的动人画面,用最朴实的自然景象传递最深沉的情感。
"春风又绿江南岸"像一幅动态水彩画:温暖的春风像一位耐心的画家,年复一年为江南两岸涂上鲜嫩的绿色。一个"又"字悄悄透露了诗人多年未归的惆怅——他见证过太多次故乡草木复苏,却始终无法亲身感受。
"明月何时照我还"是望着月亮发出的轻声叹息。月亮在这里成了连接故乡与异乡的桥梁,诗人仰头问月,其实是在问自己归期何在。明明是无情的自然景象,却因"何时"这个充满期盼的疑问,让月亮仿佛也有了人性。
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:前句用生机勃勃的春景反衬游子的落寞,后句用亘古不变的明月放大时间的流逝感。没有直接说"我想家",但通过春风、绿意、明月这些寻常景物,让每个有过离家经历的人都能瞬间共鸣。千年前的月光,至今仍照着现代人的乡愁。
王安石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