倩谁细橪成汤饼,换却人间烟火肠。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观雪二首·其一》

坐看深来尺许强,偏於薄暮发寒光。
半空舞倦居然嬾,一点风来特地忙。
落尽琼花天不惜,封它梅蕊玉无香。
倩谁细橪成汤饼,换却人间烟火肠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日常生活中的“汤饼”(面条)作比喻,传递了深刻的人生感悟。

诗人似乎在感叹:谁能把平凡的食物(汤饼)精心烹制,让它代替人间的烟火气(指世俗的欲望或生活的琐碎)?表面写的是食物,实则暗指一种生活理想——希望有人能用简单美好的事物,净化或替代世俗的纷扰与浮躁。

魅力在于:
1. 接地气的比喻:用“汤饼”这种家常食物,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可感。
2. 矛盾的张力: “烟火肠”既指填饱肚子的需求,也暗喻人被世俗欲望牵绊的状态,与“细橪”(精心料理)形成对比,突出对纯粹生活的向往。
3. 留白的想象: “倩谁”(请谁)没有答案,留给读者思考:或许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“汤饼”,来安顿内心的喧嚣。

简单来说,这句话提醒我们:在忙碌生活中,或许一碗面的温度、一件小事的用心,就能让人暂时脱离功利与浮躁,找回内心的安宁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