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笛一声愁绝,月徘徊。

出自 唐代 温庭筠 《定西番·汉使昔年离别》

译文那长叹愁思,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。

注释羌笛: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。月徘徊: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。

赏析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、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,消染出凄清、悲凉的情感氛围,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愁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下吹奏羌笛时,内心涌起的深沉愁绪。"羌笛一声愁绝"用笛声的孤鸣直接点出情绪——那是一种无法排解的、浓烈到极致的哀愁;而"月徘徊"则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,仿佛月亮也被笛声感染,在空中迟疑徘徊不忍离去。两个画面一近一远:近处是吹笛人凝固的愁绪,远处是月光流动的怜惜,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月夜愁思图。最妙的是"徘徊"二字,既写月影移动的缓慢之态,又暗含愁绪萦绕不散的绵长感,让无形的情绪有了具象的流动感。

温庭筠

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