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头残梦五更钟,花底离愁三月雨。

出自 宋代 晏殊 《玉楼春·春恨》

译文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,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。

注释残梦:未做完的梦。五更钟、三月雨: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。

赏析此句语言工致匀称,耐人寻味,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,以“残梦”和“落花”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,侧面反衬出“抛人去”者的薄情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两种令人心碎的场景,共同传递出离别的痛苦与孤独。

前半句"楼头残梦五更钟"像电影特写:天快亮时,独居小楼的人被报晓钟声惊醒,发现刚才梦中相见的温暖只是幻觉。"残梦"二字特别巧妙,既说梦被钟声打断,也暗示梦里的温存如碎片般难以拼凑。

后半句"花底离愁三月雨"切换成雨景镜头:三月春雨打在花瓣上,仿佛花朵也在为离别哭泣。这里用拟人手法,让自然景物替人说出无法言说的哀愁。春雨本该带来生机,却因"离愁"成了催泪的背景音。

两句通过"夜半钟声"和"清晨雨景"的时间衔接,构成完整的情感链条:从深夜梦醒到黎明独坐,痛苦持续蔓延。最妙的是把抽象情绪具象化——钟声惊碎梦境,雨点打湿花朵,这些看得见听得着的自然现象,让无形的相思变得可感可触。

晏殊

晏殊【yàn shū】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,位于香楠峰下,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)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