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三追往事,离魂乱、愁肠锁。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鹤冲天·闲窗漏永》
闲窗漏永,月冷霜华堕。悄悄下帘幕,残灯火。再三追往事,离魂乱、愁肠锁。无语沉吟坐。好天好景,未省展眉则个。从前早是多成破。何况经岁月,相抛嚲。假使重相见,还得似、旧时么。悔恨无计那。迢迢良夜。自家只恁摧挫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种深陷回忆的痛苦状态,可以拆解为三个层次来理解:
1. "再三追往事"——动作的执念
像不断按下重播键一样反复回想过去的事,"再三"这个动作透露出一种无法自控的执念。就像我们明知不该总想伤心事,却忍不住一遍遍回忆某个场景。
2. "离魂乱"——精神的失控
用"魂都散了"来形容心神恍惚的状态,比单纯说"心情乱"更形象。就像熬夜后第二天魂不守舍的感觉,但这里是因为情绪冲击导致的精神涣散。
3. "愁肠锁"——身体的反应
把忧愁比作锁链捆住肠子,既说明痛苦的程度(像肚子绞痛),又暗示这种情绪无法排解(像被锁住)。比直接说"很伤心"更有画面感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
- 用"追""乱""锁"三个动词,把抽象的情绪变成可感知的动作
- 层层递进:从主动回忆→被动失控→生理痛苦
- 用身体反应(魂、肠)具象化心理状态,让读者能感同身受
这种写法比直白说"我很忧郁"更有感染力,就像用"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"比"我很难过"更能让人理解真实感受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