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中酒旆闪闪,一簇烟村,数行霜树。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夜半乐·冻云黯淡天气》
冻云黯淡天气,扁舟一叶,乘兴离江渚。渡万壑千岩,越溪深处。怒涛渐息,樵风乍起,更闻商旅相呼。片帆高举。泛画鹢、翩翩过南浦。望中酒旆闪闪,一簇烟村,数行霜树。残日下,渔人鸣榔归去。败荷零落,衰杨掩映,岸边两两三三,浣纱游女。避行客、含羞笑相语。
到此因念,绣阁轻抛,浪萍难驻。叹后约丁宁竟何据。惨离怀,空恨岁晚归期阻。凝泪眼、杳杳神京路。断鸿声远长天暮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秋景图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宁静悠远的意境。
1. "望中酒旆闪闪"——远远望去,酒馆的布招牌在风中轻轻飘动,偶尔反着光。一个"闪"字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有了动态感,仿佛能听到布旗扑簌簌的声响。
2. "一簇烟村"——用"一簇"来形容村落,就像随手撒了一把豆子自然聚拢的样子,显得错落有致。炊烟袅袅的细节暗示这是傍晚时分,农家人正在生火做饭。
3. "数行霜树"——几排树木挂着白霜,用"行"字把树木排列的整齐感写活了。霜的出现点明这是深秋或初冬时节,给画面蒙上一层清冷的色调。
整句话妙在:
- 像用手机拍短视频:先拉远景(酒旗)→推近景(村落)→最后特写(霜树)
- 数字运用精准:"一簇""数行"既不模糊也不死板,留出想象空间
- 通感手法:视觉的"闪闪"让人联想到听觉,炊烟的意象勾起嗅觉记忆
- 冷暖对比:酒旗的热闹红色(暖)与霜树的清冷白色(冷)形成反差
普通人读来会觉得:明明都是常见景物,组合在一起却特别有味道,就像老照片里那种说不清的怀旧感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