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间偃仰无不至,石泉淙淙若风雨,桂花松子常满地。
出自 唐代 高适 《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》
还山吟,天高日暮寒山深,送君还山识君心。人生老大须恣意,看君解作一生事。
山间偃仰无不至,石泉淙淙若风雨,桂花松子常满地。
卖药囊中应有钱,还山服药又长年。
白云劝尽杯中物,明月相随何处眠?
眠时忆问醒时事,梦魂可以相周旋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惬意画面,用日常可见的事物传递出悠然自得的意境。
"山间偃仰无不至"是说在山里无论躺着还是坐着,处处都是舒适自在的。就像我们在家随意瘫在沙发上那种放松感,只不过场景换成了大自然。
"石泉淙淙若风雨"用泉水声比喻风雨声,让人联想到这样的画面:山间溪水流过石头,发出哗啦啦的声响,就像下雨刮风时的自然白噪音,这种声音反而让人心里更宁静。
"桂花松子常满地"用两种具体事物展现山中的富足。桂花香和松子落满地的景象,既说明这里物产丰富,又暗含"不需要刻意追求,美好事物自然可得"的生活哲理。
三句话共同勾勒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山居图:在这里可以完全放松身心,享受自然的馈赠,连最普通的声音和落叶都充满诗意。这种对简朴生活的赞美,对现代人来说尤其能引发共鸣——我们忙碌追求的东西,或许就像诗中描绘的这样简单。
高适
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代大臣、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侯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