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时小饮春庭院。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御街行·前时小饮春庭院》
前时小饮春庭院。悔放笙歌散。归来中夜酒醺醺,惹起旧愁无限。虽看坠楼换马,争奈不是鸳鸯伴。朦胧暗想如花面。欲梦还惊断。和衣拥被不成眠,一枕万回千转。惟有画梁,新来双燕,彻曙闻长叹。
现代解析
“前时小饮春庭院”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生活化又充满美感的场景,我们可以拆解它的魅力所在:
1. 时间感
“前时”像在说“前几天”,带着回忆的滤镜,让人感觉故事是带着温度的回味,而不是冷冰冰的叙述。
2. 动作的惬意
“小饮”不是豪饮,而是浅酌,这种克制的饮酒方式透着文人雅趣,让人联想到微醺时放松自在的状态。
3. 场景的生机
“春庭院”三个字直接激活画面——不是豪华宫殿,而是有花木的普通院落,春天让这里充满新绿和花香,连空气都仿佛带着湿润的清新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用最平常的元素(喝酒、院子)组合出高级的意境。就像现在人拍vlog记录“上周在开满樱花的院子里喝梅子酒”,古人用七个字就做到了既有画面、又有情调,还留下让人想象的余味——当时是和谁对饮?风吹落花瓣有没有飘进酒杯?这种留白正是古典诗词的智慧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