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吏戒船东下稳,县僚负弩昼归荣。

出自 宋代 晏殊 《送凌侍郎还宣州》

日南藩郡古宣城,碧落神仙拥使旌。
津吏戒船东下稳,县僚负弩昼归荣。
江山谢守高吟地,风月朱公故里情。
曾预汉庭三独坐,府中谁敢伴飞觥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生动的古代场景,传递出"各司其职"的智慧。

前半句"津吏戒船东下稳"说的是渡口的小官(津吏)认真检查船只,确保顺流东下的航行安全。就像现在交通协管员仔细检查车辆状况,保障出行平安一样。一个"戒"字突出了官吏的谨慎负责。

后半句"县僚负弩昼归荣"描写县衙官员背着弓箭白天光荣归来。这里的"负弩"不是真要打仗,而是象征官员完成公务后的荣誉感,就像现代公务员带着工作成果满意下班的状态。

两句话的巧妙在于:
1. 用具体动作展现职业精神:检查船只、背负弓箭都是岗位职责的缩影
2. 形成工整对比:基层官吏保障安全vs官员完成使命,共同构成社会治理的完整画面
3. "稳"和"荣"字点睛:既说结果稳妥,又暗含付出得到认可的满足感

本质上是在说:社会就像精密机器,每个零件各尽其责,整个系统才能良好运转。这种通过小场景折射大智慧的表达方式,正是古典诗句的魅力所在。

晏殊

晏殊【yàn shū】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,位于香楠峰下,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)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