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魂处,迢迢匹马西征。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引驾行·红尘紫陌》
红尘紫陌,斜阳暮草长安道,是离人。断魂处,迢迢匹马西征。新晴。韶光明媚,轻烟淡薄和气暖,望花村。路隐映,摇鞭时过长亭。愁生。伤凤城仙子,别来千里重行行。又记得、临歧泪眼,湿莲脸盈盈。消凝。花朝月夕,最苦冷落银屏。想媚容、耿耿无眠,屈指已算回程。相萦。空万般思忆,争如归去睹倾城。向绣帏、深处并枕,说如此牵情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的画面:一个人骑着马,向着遥远的西方默默前行。"断魂处"三个字点出了心情——那是一种肝肠寸断的离愁,仿佛灵魂都被撕扯着。"迢迢"不仅形容路途遥远,更透露出一种看不到尽头的苍凉感。而"匹马"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,一匹孤马,一个独行客,在广阔天地间显得格外渺小孤寂。
最妙的是"西征"二字。表面上写的是向西行进,但"征"字暗含着某种使命或不得已的苦衷。可能是被迫离乡,可能是肩负重任,让这场孤独旅程更添悲壮色彩。整句话没用任何华丽辞藻,就像用素描笔勾勒出的画面,但每个字都在传递着漂泊者的孤独与坚韧。
这种意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生活中那些离乡打拼的人——独自拖着行李箱在陌生城市行走,或是开车驶向远方的背影。虽然时代变了,交通工具变了,但那种"断魂"的离愁和"匹马"的孤独,依然能穿越千年打动人心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