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王之无变,足以为道贯。一废一起,应之以贯,理贯不乱。不知贯,不知应变。

出自 《荀子·天论》

译文经过历代都相沿不变的东西,足以作为一贯适用的原则。朝代有兴衰变化,但都是用一贯的原则来适应。整理出一贯的原则来,社会就不会混乱。不懂得这个一贯的原则,就不知道如何去适应事物的变化。

注释贯:贯穿铜钱的绳索叫作贯,引申指惯例,此指礼义。

赏析此句说明国家的治理要掌握一贯的道理和原则,无论历代君王如何变化,其核心的治理之道是恒久不变的,必须有贯穿始终的原则作指导,才能保证治理的稳定和有序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:历代君王治国时,那些始终不变的根本原则,才是治理国家的核心主线。无论时代如何兴衰更替,只要牢牢抓住这条主线,就能从容应对变化,保持国家不乱。如果不懂这个根本原则,就不知道如何灵活应变。

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:
1. 就像一棵大树,树干是永远不变的(道贯),枝叶会随季节枯荣(一废一起)。园丁知道树干的重要性,所以修剪枝叶时不会伤及主干(理贯不乱)。
2. 好比做菜,火候调味可以灵活调整(应变),但"食材新鲜"这个根本原则不能变(不知贯)。不懂这个原则的厨师,就会手忙脚乱。

这句话的智慧在于:
- 揭示成功的关键是把握"不变的核心",而非盲目追随变化
- 真正的应变能力源于对本质规律的理解
- 在快速变化中,找到那个"锚点"才能避免混乱
就像现代企业管理中,企业文化是"道贯",具体策略可以随时调整,但背离核心价值的改变必然导致混乱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