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
出自 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下·第十三节》
译文每隔五百年一定有一位圣明君王兴起,这期间也一定会有杰出的人才出现。
赏析孟子认为,从时事政治上看,今天下纷争,战争频仍,人民不得安乐,是产生贤明君王和杰出人才的时候了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大白话讲,就是说:历史长河里每隔几百年,一定会出现扭转时代的超级牛人,而在这些牛人登场前,总会先冒出几个打前站的"预告版高手"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就像电视剧总有主角登场前的铺垫角色,历史大人物出现前,往往先有开风气之先的"预告者"。比如诸葛亮出山前,水镜先生司马徽早就预言"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"。
2. "五百年"不是精确计时,而是说社会矛盾积累到临界点时,就像高压锅需要放气口,必然会产生打破僵局的变革者。朱元璋建立明朝,距离赵匡胤建立宋朝差不多就是五百年左右。
3. 这句话最厉害的地方在于,它既承认历史有偶然性(具体谁成为王者无法预测),又指出其中存在必然规律(时代到了就一定会有人物应运而生)。就像春天到了必然会有第一朵报春花,但具体是哪朵花先开,得看当时当地的条件。
这种观察历史的角度,比单纯说"时势造英雄"更有层次——它提醒我们注意那些为王者铺路的"名世者",就像看见闪电就知道雷声将至,这些先行者就是历史巨变的预警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