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存则国存,道亡则国亡。
出自 《荀子·君道》
译文一个国家存在仁政,则这个国家才能常存,若仁政消失了,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不远了。
注释则:表示承接关系。
赏析此句体现了“君道”的重要性,即君主治国之道,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,做到“隆礼至法”、“尚贤使能”等方方面面,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的意思是:一个国家能否长久存在,关键在于它是否坚持正确的道路。"道"在这里代表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,比如公平正义、民心所向的发展方向。就像一艘大船,航线对了才能到达目的地,如果迷失方向就可能触礁沉没。
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:
1. 对个人而言:国家就像一棵大树,"道"是树根。根烂了,树长得再高也会倒下。比如商纣王暴虐无道,即使有强兵富国也迅速灭亡。
2. 对管理者来说:提醒执政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。就像修房子,偷工减料虽然省时省钱,但遇到风雨就会倒塌。真正的治国需要夯实制度根基。
3. 对普通人的启示:每个人都是国家的"细胞"。当多数人都认同正直、诚信等价值观并付诸实践时,社会自然健康发展。就像疫情期间,全民自觉配合防疫就是"道"的体现。
这句话穿越千年仍然有力,因为它揭示了最简单的治国智慧: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无论古今中外,违背基本道义的国家,即使暂时强大也难以持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