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暮平沙秋草乱,一双白鸟避人飞。

出自 明代 袁宏道 《感事》

译文眼看暮色苍茫平沙上秋草衰颓,一双白鸟躲避行人向远处飞。

注释平沙:指广阔的沙原。白鸟:指白色羽毛的鸟类。

赏析此句借景抒情,诗人在暮色苍茫中,面对长满秋草的平原,目送一对白鸟,避人远远飞去,“白鸟”飞去的形象中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忧心国事的满腔怅恨之情,还使人觉得诗人仿佛又在庆幸自己没有卷入这场政治漩涡,能像这对白鸟一样,自由自在地避人远去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生动画面,读起来像一张随手拍下的照片,充满自然趣味和人情味。

"日暮平沙秋草乱"——太阳快落山时,平坦的沙地上,枯黄的秋草被风吹得东倒西歪。这里用"乱"字特别传神,既写实(秋天野草干枯凌乱的状态),又带着诗人主观的感受(看到荒凉景象时内心的纷乱)。

"一双白鸟避人飞"——突然有两只白鸟从草丛惊起,因为发现有人靠近而匆忙飞走。这个动态场景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:"一双"显出鸟儿的亲密(可能是伴侣或同伴),"避人飞"三个字就像按下快门,捕捉到鸟儿警觉的瞬间,也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惊扰。

诗人用最简练的文字(14个字)完成了三个层次的表达:
1. 交代时间地点(秋日黄昏的河滩)
2. 渲染环境氛围(荒凉中带着野趣)
3. 抓拍动态细节(鸟儿受惊的瞬间)

这种写法特别高明:看似随意记录眼前所见,实则通过"乱""避"这些字眼悄悄传递情绪,让读者既能看见风景,又能感受到诗人观察自然时那种既欣赏又怅然的心情。就像现在人们用手机拍风景照,好的照片不只是拍下画面,还能传递按下快门时的心情。

袁宏道

袁宏道(1568~1610)明代文学家,字中郎,又字无学,号石公,又号六休。汉族,荆州公安(今属湖北公安)人。宏道在文学上反对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的风气,提出“独抒性灵,不拘格套”的性灵说。与其兄袁宗道、弟袁中道并有才名,合称“公安三袁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