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下茅亭五月凉,汀沙云树晚苍苍。

出自 唐代 戴叔伦 《题稚川山水》

译文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,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,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。

注释松下茅亭:放眼亭外。凉: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。汀沙:指靠近水边的沙洲。云树:高大的树木。苍苍:深青色,幽暗。

赏析上句从小处下笔,工笔描画,下句从大处着眼,泼墨涂染,描摹出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,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“行人”的快感和美感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山水小景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沁人心脾的清凉感。

"松下茅亭"四个字就像镜头特写:简陋的茅草亭子躲在松树荫下,树影婆娑。诗人不直接说"凉快",而是用"五月凉"让读者自己体会——五月的暑气在这里神奇地化作了荫凉,仿佛能感受到穿过松针的风带着树脂香。

后一句把镜头拉远:河滩上的白沙延伸向远方,暮色中云和树渐渐融成青灰色的剪影。"晚苍苍"三个字特别妙,既写天色将暗的朦胧感,又带着水墨画般的湿润气息,让人仿佛看见暮霭在林间流动。

整句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用毛笔蘸着清水在宣纸上轻轻晕染,把夏日山居的惬意、黄昏时分的宁静,都融化在这幅水墨小品里。最难得的是,明明写的是静止的画面,却让人感觉到时光在松风暮色中缓缓流淌的韵律。

戴叔伦
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