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壁疑削成,众山比全低。

出自 唐代 孟浩然 《登望楚山最高顶》

山水观形胜,襄阳美会稽。
最高唯望楚,曾未一攀跻。
石壁疑削成,众山比全低。
晴明试登陟,目极无端倪。
云梦掌中小,武陵花处迷。
暝还归骑下,萝月映深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险峻山景的生动画面,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:

1. "石壁疑削成"
就像有人用巨大的刀斧把山壁垂直劈开一样,陡峭得不像自然形成的。一个"疑"字给人无限想象——既突出石壁光滑平整的奇特,又让读者仿佛看到古人仰头惊叹的表情。

2. "众山比全低"
其他山和它一比都成了小矮子,用夸张对比瞬间凸显这座石壁的高耸霸气。就像拍照时找个参照物,立刻显出主角的宏伟。

精妙之处在于:
- 用"削"这个动作感十足的词,把静态山壁写活了
- 不直接说"最高",而是让其他山当陪衬,效果更强烈
- 两句形成"近看震撼+远观对比"的双重视角,像电影镜头切换

这种写法现在也常用,比如形容高楼"像从天上插下来的剑",或者夸人"站在人群里像自带聚光灯",都是同样对比夸张的手法。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