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眼风光北固楼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
译文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。
注释北固楼:即北固亭。
赏析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,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,然后此时正是山河破碎、风雨飘摇之时,词人触景生情,心念家国,再没有闲心逸致去欣赏美景。
现代解析
“满眼风光北固楼”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画面,核心在于“满眼”二字传递的视觉冲击力。诗人站在北固楼上,眼前不是零星的景色,而是扑面而来的全景式风光——长江的浩荡、山峦的起伏、城郭的烟火,全部毫无保留地涌入视野。这种“满”不是拥挤,而是天地间万物和谐共存的饱满感,让人瞬间感受到自然的慷慨与历史的厚重。
北固楼作为三国典故的见证地(如刘备招亲的甘露寺),本身自带英雄豪杰的故事滤镜。当风光与历史遗迹叠加,眼前的山水就不再是单纯的风景,而成了穿越时空的媒介。读者能通过这七个字,既看到眼前江山的壮美,又隐约听到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之声,形成现实与历史的双重震撼。
诗人用近乎白话的直白表达(“满眼”像日常口语,“风光”是通俗词汇),却营造出“推开窗户撞见整个天下”的爽快感。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,让即使不了解北固楼背景的人,也能立刻被诗句中那种豁然开朗的视野和胸襟感染,体会到登高望远时“万物皆入怀”的畅快心境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