泠泠彻夜,谁是知音者。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清平乐·弹琴峡题壁》
译文水声清幽悦耳,彻夜回荡,但谁又是它的知音呢?
注释泠泠:形容水流声清脆。
赏析此句由冷冷水声起兴,用“冷冷”形容流水的清脆悠扬,自是十分精当,词人正是由潺潺的流水声联想到泠泠的琴声,从而发出“谁是知音者”的疑问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像是一个孤独的人在深夜的自言自语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动人之处:
1. 画面感:前四字"泠泠彻夜"立刻让人听到水滴声、琴声或风声在黑夜中回响,这种声音越是清晰,越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空旷。
2. 孤独感:后句"谁是知音者"像一声叹息。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却无人点赞时的失落,诗人用最直白的疑问,道出了所有人共有的孤独——我的感受真的有人懂吗?
3. 留白艺术:诗句像未完成的对话,没说具体是什么声音(琴声?雨声?),也没说说话者是谁。这种模糊反而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经历,想起那些无人理解的时刻。
这种跨越千年的心灵共鸣,正是中文凝练之美的最好体现——短短十个字,既画出夜景,又道尽心事,还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