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随宴坐图画出,水作夜窗风雨来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、富有想象空间的画面,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:
前半句“山随宴坐图画出”说的是:主人安坐宴饮时,眼前的山景仿佛自动铺展成一幅画。这里妙在“随”字——不是人刻意去观山,而是山色主动融入人的闲适生活,像懂事的朋友一样静静相伴。这种写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,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默契相处的悠然趣味。
后半句“水作夜窗风雨来”更有意思:夜里静听窗外水声,竟像突然来了场风雨。这里把流水声比作风雨声,既突显了水势的湍急(不用“哗哗响”这类直白词,反而用比喻让人自己联想),又给安静的夜晚增添了意外惊喜——明明是寻常水声,在诗人耳中却成了大自然的“夜间演出”。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听觉体验,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。
两句合起来看,诗人用“山会陪坐、水能演戏”的拟人手法,把山水写得既有灵性又有烟火气。最厉害的是:明明写的是静态的山水画与动态的水声,却通过人的感受串联起来——我们既能看见宴席旁如画的山,又能听见窗外似风雨的水,这种视听通感的写法,比直接说“山水真美”要高明百倍。
黄庭坚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