洒空阶、夜阑未休,故人剪烛西窗语。

出自 宋代 周邦彦 《琐窗寒·寒食》

暗柳啼鸦,单衣伫立,小帘朱户。桐花半亩,静锁一庭愁雨。洒空阶、夜阑未休,故人剪烛西窗语。似楚江暝宿,风灯零乱,少年羁旅。
迟暮。嬉游处。正店舍无烟,禁城百五。旗亭唤酒,付与高阳俦侣。想东园、桃李自春,小唇秀靥今在否。到归时、定有残英,待客携尊俎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,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:

1. 画面感十足的雨夜
"洒空阶"像电影镜头一样,让我们看到雨滴打在无人走过的台阶上,滴滴答答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。"夜阑未休"告诉我们这是深更半夜,但雨还在下个不停,营造出一种时间凝固的静谧感。

2. 温暖的室内对比
室外是冷清的雨夜,室内却有着"剪烛西窗"的温馨画面。古人剪烛芯是为了让灯火更亮,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老友深夜促膝长谈的场景。一内一外,一冷一暖,形成巧妙对比。

3. 深厚的情感暗流
"故人"二字透露出这是知心好友的重逢,而"西窗语"让人联想到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。虽然没有直接写谈话内容,但通过夜雨、剪烛这些细节,我们仿佛能听到他们低声细语的交谈声,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友情。

整句诗的美在于它用极简的笔墨,同时写出了自然界的声响(雨)、视觉上的明暗(烛光)、人与人之间的温情(夜谈),就像一幅有声有色的水墨动画,让读者在二十个字里感受到多重意境。

周邦彦

周邦彦(1056年-1121年)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历官太学正、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等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。语言典丽精雅。长调尤善铺叙。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传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