谪仙狂饮颠吟寺,小杜倡情冶思楼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,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两种典型生活态度。
前半句"谪仙狂饮颠吟寺":
写的是像李白这样的"谪仙人"形象。在寺庙里纵情饮酒(狂饮),醉后放声吟诗(颠吟),展现的是不受世俗约束、豪放不羁的文人形象。就像现代人在压力下选择痛快畅饮、纵情高歌一样,表现的是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。
后半句"小杜倡情冶思楼":
写的是杜牧这类风流才子。"倡情"指在歌楼酒肆中与歌妓谈情,"冶思"指创作缠绵悱恻的诗文,展现的是多情浪漫的文人形象。就像现代文艺青年在咖啡馆写诗谈恋爱,表现的是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。
这两句的妙处在于:
1. 用"狂饮"对"倡情","颠吟"对"冶思",对仗工整又有反差美
2. "谪仙"与"小杜"的对比,如同把摇滚歌手和民谣歌手放在同一个舞台上
3. "寺"与"楼"的不同场景,暗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
4. 短短14个字就刻画出两种经典文人形象,像两幅浓缩的肖像画
这种写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李白的豪放,又能体会杜牧的柔情,展现了古代文人生活的多样面貌。就像现在用"摇滚"和"民谣"来区分音乐风格一样,诗人用这两句就概括了两种典型的文化人格。
杨万里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