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马夜频惊,三更霸陵雪。

出自 唐代 温庭筠 《侠客行》

欲出鸿都门,阴云蔽城阙。
宝剑黯如水,微红湿馀血。
白马夜频惊,三更霸陵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紧张感和孤寂感的画面,像一幕电影特写:

1. "白马夜频惊"——黑夜里,一匹白马不断被什么东西惊扰。这里的"频惊"二字让读者能听到马蹄慌乱踏地的声音,感受到马儿的不安。白色在黑夜中格外醒目,更突显了紧张氛围。

2. "三更霸陵雪"——深夜时分的霸陵(汉代皇陵所在地)覆盖着积雪。这个地点自带历史厚重感,积雪既点明严寒季节,又营造出天地苍茫的孤寂。雪地反射的微光,与黑暗形成强烈对比。

两句组合起来,通过动物对环境的敏感反应(马惊)和特殊时空(皇陵雪夜),既写出了真实的自然景象,又暗含了某种历史沧桑感。就像用镜头先拍不安的白马特写,再拉远展现被雪覆盖的古陵全景,让读者既感受到当下的紧张,又联想到更深远的历史意味。

温庭筠

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