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仰之间已陈迹,暮窗归了读残书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短暂俯身抬头之间,过往的繁华热闹已成旧事;傍晚时分回到窗前,静静翻读未读完的残卷。它用最日常的动作,道出了人生最深刻的两种状态。
前半句"俯仰之间已陈迹"像按下快进键:我们以为重要的社交、成就,其实就像低头捡东西再抬头的功夫,转眼就成了过眼云烟。这种夸张的时间压缩感,让人突然看清许多执念的虚妄。
后半句"暮窗归了读残书"则是慢镜头:当热闹散场,一个人对着黄昏的窗户继续读那本没看完的书。这个画面藏着双重智慧——"暮窗"暗示人生下半场,"残书"既指未读完的书,也喻指未完成的人生。诗人告诉我们:真正的充实不在喧嚣处,而在回归自我的平静时刻。
最妙的是两个场景的对比:前半句用"俯仰"这个短暂动作丈量世事变迁,后半句用"暮窗"这个悠长画面定格精神家园。就像用快慢门交替拍摄,最终显影出人生的真相——外在追逐终成浮光掠影,内心沉淀才是永恒归处。
黄庭坚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