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高醉始回。

出自 宋代 范仲淹 《野色》

非烟亦非雾,幂幂映楼台。
白鸟忽点破,残阳还照开。
肯随芳草歇,疑逐远帆来。
谁会山公意?登高醉始回。

现代解析

“登高醉始回”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画面:一个人登到高处,畅饮至微醺,这才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。

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感受它的魅力:

1. 动作的层次感
"登高"是向上的攀登,"醉"是停留的尽兴,"回"是满足的归程。三个动作一气呵成,像电影镜头一样流畅。

2. 情绪的递进
登高时的期待→醉酒时的畅快→归途时的满足,短短五个字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感旅程。

3. 留白的艺术
没说登的是什么山,没写饮的是什么酒,但正是这种留白,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经历——可能是重阳登高饮菊花酒,也可能是春日踏青小酌。

这句话的精妙在于,它用最简练的文字,捕捉到了中国人最向往的一种生活意境:在适当的时节,做尽兴的事,懂得适可而止。这种"尽兴而不放纵"的尺度,正是传统文化推崇的生活智慧。

范仲淹

范仲淹(989-1052年),字希文,汉族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,写有著名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