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明独去无道路,出入高下穷烟霏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天刚亮时出发,眼前没有清晰的道路,只能在高低起伏的山野间穿行,直到云雾深处。它用极简的画面传递出两种动人的意境:
1. 探索者的孤勇
"无道路"不是真的没有路,而是强调前路未知。就像生活中面对陌生领域时,谁都没有现成的地图,真正的开拓者正是凭着这份"摸黑前行"的勇气,在迷茫中走出自己的路。
2. 人与自然的对话
"穷烟霏"三个字活画出山间晨雾流动的动态美。人在云雾中时隐时现,看似是人在寻找出路,实则更像自然用雾气与行者玩一场捉迷藏,传递出中国式山水情怀——人不是自然的征服者,而是融入其中的一部分。
这种写法妙在:用最朴实的行走动作(出入高下),承载最深刻的人生隐喻。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——可能是第一次离家的少年,也可能是转型期的创业者,那种"虽然看不清远方,但仍笃定向前的生命状态"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