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天常夜雨,江槛已朝晴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水槛遣心二首》

译文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,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。

注释蜀天:蜀中雅州,常多阴雨,号曰漏天。槛:栏杆。

赏析此句描绘了四川一带夜里常常多雨的天气,等到第二天就看到天色已经开始放晴,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构成了对比,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,由此引出下文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四川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,以及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。"蜀天常夜雨"是说四川的夜晚经常下雨,给人一种湿润、静谧的感觉;"江槛已朝晴"则写第二天早晨雨过天晴,江边的栏杆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。两句通过昼夜对比,既展现了四川多雨的特色,又传递出雨后天晴的爽朗气息。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捕捉自然变化,让读者仿佛看到夜雨打湿大地,又感受到晨光洒落江面的温暖,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