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

出自 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·第九节》

译文一心以为也许会有大雁飞来,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,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下棋,但却不如那个人学得好。

注释鸿鹄:大雁。

赏析孟子以下棋为比方,弟子学棋时老想着怎么打鸟,所以成绩不如别人,可见让“仁义之心”滋长,必须要环境好,主观上自己也要努力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讲的是一个人学习时三心二意的故事,用射鸟的比喻生动展现了专注力的重要性。

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有个学生坐在教室里,眼睛看着黑板,心里却惦记着窗外可能飞过的大雁。他满脑子都在幻想如何拉弓射鸟,虽然身体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课,但心思早就飞走了。结果自然学不好,比不上认真听讲的同学。

这个比喻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"鸿鹄"代表各种诱惑,就像我们学习时冒出的游戏、短视频等杂念
2. "援弓缴"的细节描写,让人仿佛看到这人已经在脑子里演练射箭动作,说明走神程度之深
3. "俱学弗若"的对比,突出表面在学不等于真在学习

这句话给现代人的启示是:真正的学习不在于身体在场,而在于心神投入。就像现在很多人看似在看书,实际每隔两分钟就刷手机,这种"假装学习"的效果,远不如专注学习十分钟。它提醒我们,在这个充满干扰的时代,培养专注力比追求学习时长更重要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