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者,民之寒暑也;教不时则伤世。

出自 《礼记·乐记》

译文教育事业,对百姓来说,犹如自然界的冬寒夏暑,不按照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就会毁了一个时代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用天气比喻教育,意思是:教育就像老百姓生活中的寒暑季节一样重要。如果教育不合时宜(比如该教的时候不教,或者教的内容不对),就会像错乱的天气伤害庄稼一样,给社会带来危害。

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它的智慧:
1. 教育像空气一样基础
就像人离不开四季变化,社会离不开教育。好的教育能像春风化雨滋养万物,错误的教育则像冰雹霜冻摧残幼苗。

2. 教育要讲究时机
就像农民必须按时播种收割,孩子的品德培养、知识学习都有关键期。错过时机,就像冬天种稻子,再努力也难有好收成。

3. 教育影响整个社会
一个人的教育失败可能只影响他自己,但一代人的教育出了问题,就会像气候异常导致饥荒,最终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。比如现在网络时代,如果忽视媒介素养教育,就可能造成谣言泛滥的社会问题。

这句话的厉害之处在于,用人人都懂的天气变化,说清了教育这个复杂话题。它提醒我们:教育不是学校自己的事,它决定着社会未来的"气候"是好是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