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
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外物》
译文竹笱是用来捕鱼的,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;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,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;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,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。我怎么才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!
赏析庄子借助得鱼忘筌的比喻,阐述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,庄子将语言作为获得“意”的工具,必须先“忘言”,才能真正“得意”,即得其语言表达的真谛。这句得鱼忘筌、得兔忘蹄的话,后常用来讽刺那些达到目的就忘记了曾给予帮助的人。
现代解析
这个句子用钓鱼和捉兔子的工具作比喻,讲透了语言和思想的关系。
鱼篓是用来抓鱼的,抓到鱼后鱼篓就不重要了;兔夹是用来捉兔子的,捉到兔子后兔夹就可以扔一边了。同样的,语言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,真正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意思,而不是死抠字面。
它揭示了三个智慧层次:
1. 工具的价值在于目的(没有鱼和兔子,工具毫无意义)
2. 不要被形式束缚(执着于工具反而会忘记最初的目标)
3. 真正的理解超越语言(就像看懂一个笑话后,不需要再重复原话)
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现象:我们记住的是快递里的商品,而不是包装盒;学数学最终要掌握解题思维,而不是硬背公式。这句话提醒我们:抓住本质,才能活得通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