驱马天雨雪,军行入高山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前出塞九首》

译文驱马奔驰正逢天降大雪,行军进入一座高山。

注释雨雪:下雪。

赏析此句描述了军队在恶劣天气中行军的艰难场景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烈又艰苦的行军画面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“驱马天雨雪”像电影特写:士兵们顶着漫天风雪,挥鞭催马向前。冰冷的雪片抽打在脸上,马蹄在泥泞中打滑,但队伍仍在前进。五个字里藏着三个动态——人驱马、天降雨雪、军队移动,让人仿佛听见呼啸的风声和马蹄的杂沓。

“军行入高山”镜头拉远:这支变成小黑点的队伍正蜿蜒爬向巍峨雪山。高山”二字不仅指海拔,更暗示着危险——可能有埋伏、雪崩或严寒。但战士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向上攀登,这种“明知山有虎”的悲壮感扑面而来。
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只是用“雨雪”和“高山”两个自然意象,就让读者感受到军旅生活的残酷。风雪中行军的身影,反而比任何豪言壮语更能体现军人的坚韧。这种“以景写情”的手法,就像用阴沉的天空来暗示悲伤,比直接说“我很伤心”更有感染力。

整句诗像一块压缩饼干:看似简单的十个字,却包含画面、声音、情感。它让我们明白:真正的力量往往藏在最朴素的文字里,就像真正的英雄总是沉默着负重前行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