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离东北风尘际,漂泊西南天地间。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咏怀古迹五首·其一》
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,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。
注释支离:流离。风尘: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。
赏析此句是诗人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,写自己漂泊居无定处,只叙事实,感慨自深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战乱中流离失所者的真实处境,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尽了乱世漂泊的辛酸。
"支离东北风尘际"像电影镜头般展开:战火从东北方向席卷而来,人们像破碎的瓦片般四散逃命,在漫天尘土中仓皇奔走。这里的"支离"既指身体伤残,也暗喻家庭离散,七个字就勾勒出战乱的残酷画面。
"漂泊西南天地间"接着描写逃亡之路:幸存者像无根浮萍向西南漂流,在广阔的天地间显得格外渺小无助。两个方位词形成强烈对比,东北是灾难起点,西南是求生方向,而"天地间"的广阔更反衬出人的脆弱。
诗人没有直接哭诉,而是用"风尘""天地"这些自然景象,让读者自己感受那份无处落脚的苍凉。这种白描手法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,就像用广角镜头拍下逃难人群的剪影,所有悲苦都藏在画面留白处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