赈饥民,吏胥饱,饥民泣,吏胥恼。

出自 清代 王苍璧 《童谣》

赈饥民,吏胥饱,饥民泣,吏胥恼。吏胥勿恼尔当喜,官府明朝粜官米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语用极其简练的画面,揭露了古代赈灾时常见的腐败现象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四个短句像连环画一样展开:官府开仓放粮救济灾民(赈饥民),但经手的小吏偷偷贪墨(吏胥饱);饿肚子的百姓只能眼睁睁哭泣(饥民泣),而吃饱的贪官反而嫌灾民吵闹(吏胥恼)。

最精妙的是两组对比:
1. "饱"与"泣"的强烈反差——该吃饱的挨饿,该办事的却中饱私囊;
2. "恼"字的神来之笔——贪官不仅不羞愧,反而对受害者发脾气,把无耻写得入木三分。

就像现在某些扶贫款被层层截留,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拿不到钱,而经手人却嫌贫困户"不懂感恩"。这种跨越千年的讽刺,今天读来依然扎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