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观刈麦》

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
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。
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
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
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
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。
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
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
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
今我何功德?曾不事农桑。
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。
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古代农民在沉重赋税压迫下的悲惨生活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生存困境:农民辛苦种田,但所有收成都交了税("家田输税尽"),连口粮都没剩下,只能捡拾别人不要的残渣充饥("拾此充饥肠")。就像现在有人工资全还房贷后,只能捡菜叶度日。

2. 强烈对比:前半句"输税尽"是制度性的剥削,后半句"拾此"是卑微的求生,形成巨大反差。就像用豪华餐厅的剩饭对比打工人的午餐馒头。

3. 无声控诉:全句没有直接抱怨,但通过事实对比自然引发同情。好比说"工资刚发就还了网贷,现在靠泡面度日",不说苦而苦自现。

这种写法让读者自己感受到:表面平静的叙述下,是让人喘不过气的生存压力。直到今天,我们仍能从中看到弱势群体在制度重压下的挣扎,这就是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