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
译文据说,这是最早的一副春联,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刻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。新的一年要收藏留给子孙的福运,美好的节日叫做“长春”。
注释余庆:指的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,即希望后代能够继续享受幸福和繁荣。长春:指春天长久,这里用作节日的称号,寓意着春节的到来象征着生机勃勃、充满希望的春天。
赏析整副对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表达了对新年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。
现代解析
这句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像在说:
“新年把去年的福气接着用,好节日自带长久春天。”
拆解魅力点:
1. “纳余庆”——像存钱罐续费
“余庆”指过去积攒的好运,过年时“收纳”进来继续用,暗示福气不浪费,年年有积累。现代人理解为“去年的好运今年接着花”,很接地气。
2. “号长春”——节日自带春天BUFF
“长春”字面是长久的春天,但把节日拟人化,说它“号称”能带来春天,瞬间让节日有了超能力——比如春节的团圆热闹,确实让人心里暖如春。
为什么经典?
- 对称美: 前后句字数、结构工整,读起来像对联,自带节奏感。
- 积极暗示: 用“余庆”提醒人感恩过去,“长春”鼓励人向前看,短短两句全是正能量。
现代版理解:
就像过年发朋友圈:“旧年的红包运气别过期,新春的快乐自动续费!”——古人用更雅致的方式,说了同样的吉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