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多时春不归来,到春时欲睡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等待的焦灼与春日的倦怠感,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出复杂情绪。
前半句“等多时春不归来”像极了现代人刷手机等快递的心情——明明按常理早该到了,却迟迟不见踪影。诗人将“春”拟人化,仿佛一位失约的朋友,让人在反复期待中逐渐失落。这种“拖延感”精准击中了每个人等待重要事物时的共同体验。
后半句“到春时欲睡”则呈现了戏剧性反转:当春天真来临时,等待的人反而困倦了。这就像熬夜等世界杯开场,结果哨声响起时自己却打起了瞌睡。诗人捕捉到人类心理的微妙矛盾——漫长的等待消耗了热情,最终得到时已疲惫不堪。
全句妙在两层对比:时间上(等待时VS到来时)、状态上(焦急VS倦怠),用最朴实的语言道破了“期待与现实错位”的人生常态。就像我们常说的“等放假等到没劲玩”,古人早已用春雨般轻盈的文字,浇透了这份人间共通的惆怅。
刘辰翁
刘辰翁(1233.2.4—1297.2.12),字会孟,别号须溪。庐陵灌溪(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)人。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。 景定三年(1262)登进士第。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,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,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《须溪先生全集》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为一百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