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招不来,偃蹇谁怜汝?
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生查子·独游西岩》

青山招不来,偃蹇谁怜汝?岁晚太寒生,唤我溪边住。
山头明月来,本在天高处。夜夜入青溪,听读《离骚》去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拟人的手法,把青山比作一个高傲倔强的人。"青山招不来"是说青山像一位清高的隐士,任凭你怎么呼唤邀请,它都不为所动;"偃蹇谁怜汝"中的"偃蹇"形容青山傲然挺立的姿态,像是在说:你这么孤傲不群,又有谁会真正欣赏你呢?

诗人表面上是在调侃青山,实则借山言志。一方面流露出对青山般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,另一方面又隐隐透露出孤独感——当一个人坚持自我、不愿随波逐流时,往往要承受不被理解的寂寞。这种矛盾心理通过人与山的对话巧妙呈现,让读者既能感受到青山的傲骨,又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心绪。

全句用日常口语化的设问方式,把深刻的哲理说得生动有趣。就像我们现代人对着巍峨大山开玩笑:"叫你过来玩都不理我,这么高冷没朋友哦!"但在幽默中藏着对独立人格的思考,这正是古典诗词"浅语有致"的典范。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