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暮秋烟起,萧萧枫树林。

出自 唐代 戴叔伦 《过三闾庙》

译文暮色茫茫,秋风骤起江面,吹进枫林,听的满耳萧萧。

注释秋风:一作“秋烟”。萧萧: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。

赏析诗人抚今追昔,触景生情,季节是“秋风起”的深秋,时间是“日暮”,景色是“枫树林”,再加上“萧萧”这一象声叠词的点缀,渲染出凄清萧瑟的气氛,更觉幽怨不尽,情伤无限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枫林图景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最动人的意境。

"日暮秋烟起"像用淡墨晕染的画面:太阳西沉时,山野间升腾起轻纱般的雾气,带着秋天特有的凉意。这里没有直接写"冷",但"秋烟"二字让人自然联想到微凉的空气、干燥的草木气息,甚至仿佛能看到雾气在夕阳中泛着金红的微光。

"萧萧枫树林"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。枫叶在风中沙沙作响,这个拟声词"萧萧"用得极妙——既让人听到树叶摩擦的声响,又透出几分寂寥。火红的枫林本该是热烈的,但配上暮色和秋烟,反而显出繁华将尽的苍凉,就像听到一场盛大宴会散场时的余音。
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只是用18个字搭建了一个场景,却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秋日记忆:或许是踏着落叶回家的傍晚,或许是独自看夕阳时的怅然。这种留白的手法,比直白地写"我很孤独"更让人回味无穷。

戴叔伦
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