醒复醉,醉还醒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鹧鸪天·只近浮名不近情》

译文我酒醒了又喝醉,喝醉了却又醒。

注释复:又。

赏析词人在大醉之后,才能暂时忘忧,而求得解脱。

现代解析

“醒复醉,醉还醒”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生活状态,就像一个人醒了又喝醉,醉了又醒来,不断重复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动作,传递出复杂的人生感受。可以理解为:

1. 逃避与面对的矛盾:人有时借酒消愁,短暂逃离现实(醉),但终究要清醒面对问题(醒),可烦恼未消,又再次陷入麻痹(醉)……这种循环让人感到无奈。

2. 豁达的生活态度:也可能是一种随性的活法——醉了就享受醉的快乐,醒了就坦然接受现实,不纠结得失,顺其自然。

3. 更深的象征意义:这里的“醉”和“醒”不一定指喝酒,也可以比喻人生中的“糊涂”和“清醒”。比如,看透世事(醒)后选择装糊涂(醉),或是沉迷某事(醉)后突然醒悟(醒)。

这句话之所以打动人,是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性中摇摆不定的状态,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——时而清醒努力,时而放纵沉溺,这种真实感让它跨越千年依然鲜活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