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元戎早晚,鸣鞭径去,解天山箭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水龙吟·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》

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,同仲泽、鼎玉赋此。

少年射虎名豪,等闲赤羽千夫膳。金铃锦领,平原千骑,星流电转。路断飞潜,雾随腾沸,长围高卷。看川空谷静,旌旗动色,得意似,平生战。
城月迢迢鼓角,夜如何,军中高宴。江淮草木,中原狐兔,先声自远。盖世韩彭,可能只办,寻常鹰犬。问元戎早晚,鸣鞭径去,解天山箭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准备出征的场景,用三个动作传递出豪迈的英雄气概:

1. "问元戎早晚"——将军在战前冷静询问出兵时机,展现统帅的沉稳。就像现代运动员赛前确认发令时间,体现专业素养。

2. "鸣鞭径去"——挥鞭策马直奔战场,这个动作充满果断。好比赛车手听到绿灯立即踩油门,充满一往无前的决心。

3. "解天山箭"——要取下象征强敌的天山箭囊(代指西域劲敌),这个画面感极强的动作,如同战士检查武器准备迎战,彰显必胜信念。

全句通过"询问-出发-备战"的递进描写,用马蹄声、鞭响、武器碰撞的想象声音,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位雷厉风行的将军。就像电影镜头:参谋部确定作战时间→将领跨上战马→利落取出弓箭,短短13个字完成了动态叙事,比直说"我要去打仗了"更有力量感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