茫洋乎天地之间,寒而蛰,阳而升,能无劳乎?
昔豢龙氏求龙之嗜欲,幸而中焉。得二龙而饮食之。龙之于人固异类,以其若己之性也,席其宫沼,百川四溟之不足游;甘其饮食,洪流大鲸之不足味。施施然,扰扰然,其爱弗去。
一旦值野龙,奋然而招之曰:“尔奚为者!茫洋乎天地之间,寒而蛰,阳而升,能无劳乎?诚从吾居而宴安乎!”
野龙矫首而笑之曰:“若何龊龊乎如是耶?赋吾之形,冠角而被鳞;赋吾之德,泉潜而天飞;赋吾之灵,嘘云而乘风,赋吾之职,抑骄而泽枯。观乎无极之外,息乎大荒之墟,穷端倪而尽变化,其乐不至耶?今尔苟容于蹄涔之间,惟沙泥之是拘,惟蛭螾之与徒,牵乎嗜好,以希饮食之余,是同吾之形,异吾之乐者也。狎于人,啗其利者,扼其喉,胾其肉,可以立待。吾方哀而援之以手,又何诱吾纳之陷穽耶?”
野龙行未几,果为夏后氏之醢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现代语言可以理解为:“在广阔无边的天地之间,寒冷时就蛰伏不动,温暖时就向上生长,这样能不累吗?”
它的精髓在于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奋斗状态:
1. “天地之间”象征我们生活的广阔世界,充满各种机遇与挑战
2. “寒而蛰”就像冬天动物冬眠,比喻遇到困境时需要保存实力、耐心等待
3. “阳而升”如同植物向阳生长,代表时机来临时要抓住机会奋力向上
4. 最后的反问“能无劳乎”道出核心:无论是等待还是奋斗,都需要付出艰辛
这句话的魅力在于:
- 用四季轮回比喻人生起伏,形象生动
- 短短十几个字就包含了“蛰伏”与“进取”两种生存智慧
- 反问句式引发思考: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适应环境、努力成长的过程
- 传递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:接受自然规律,该静则静,该动则动
就像现代人既要懂得经济寒冬时积蓄力量,又要在机遇来临时全力拼搏,这种张弛有度的生存哲学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。
陆龟蒙
陆龟蒙(?~公元881年),唐代农学家、文学家,字鲁望,别号天随子、江湖散人、甫里先生,江苏吴县人。曾任湖州、苏州刺史幕僚,后隐居松江甫里,编著有《甫里先生文集》等。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《笠泽丛书》中,现实针对性强,议论也颇精切,如《野庙碑》、《记稻鼠》等。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,世称“皮陆”,诗以写景咏物为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