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“我从小就不擅长应付世俗的那套规矩,天生就喜欢山野的自然生活。”
它表达了诗人陶渊明内心最真实的渴望——不愿被社会的条条框框束缚,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。
为什么这句诗打动人?
1. 戳中现代人的“累点”:
就像今天很多人厌倦加班、应酬、复杂的人际关系,陶渊明一千多年前就说出了这种“不想凑热闹”的心声,让人产生共鸣。
2. “天生”二字很关键:
他说“性本爱丘山”,意思是这种热爱不是装出来的,而是骨子里的。就像有人天生喜欢热闹,有人天生喜欢安静,他坦然接受自己的本性。
3. 对比产生冲击:
“适俗韵”(迎合世俗)和“爱丘山”(亲近自然)放在一起,让人立刻感受到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立,突出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。
简单说,这句诗的魅力在于:
它用最直白的语言,道破了人对自己本心的忠诚——“我知道自己适合什么,不想勉强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。” 这种真诚,在任何时代都能打动人心。
陶渊明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