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梦幻般的夜景,可以这样理解:
诗人站在高楼眺望,看到远处闪烁的灯火(或星光)与银河相连,仿佛天上的星星掉落在人间;而近处依着楼阁悬挂的灯笼,又像明月般静静照亮夜空。短短十个字里藏着三重巧思:
1. 空间魔术:用"接汉"(连接银河)和"依楼"(紧贴高楼)两个动作,把天上银河和人间楼阁压缩在同一画面里,形成天地交融的奇幻感。
2. 比喻鲜活:把灯火比作坠落的星星,将灯笼比作悬停的月亮,这种双重比喻让静止的夜景突然有了动态美,就像看到星光簌簌坠落,月光伸手可摘。
3. 虚实交错:明明是人间的灯火,诗人却故意说成"星落月悬",这种亦真亦幻的写法,让人分不清眼前究竟是真实景象还是仙境,营造出朦胧的诗意。
这种写法就像现在用手机拍夜景时故意失焦,让灯光化成光斑的效果——诗人用文字达成了类似的艺术处理,把普通的城市灯火写出了童话般的意境。
卢照邻
卢照邻,初唐诗人。字升之,自号幽忧子,汉族,幽州范阳(治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其生卒年史无明载,卢照邻望族出身,曾为王府典签,又出任益州新都(今四川成都附近)尉,在文学上,他与王勃、杨炯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世称“王杨卢骆”,号为“初唐四杰”。有7卷本的《卢升之集》、明张燮辑注的《幽忧子集》存世。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,以歌行体为佳,不少佳句传颂不绝,如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”等,更被后人誉为经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