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出自 两汉 曹操 《观沧海》

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,来观赏苍茫的大海。

注释临:登上,有游览的意思。碣石:山名。碣石山:河北昌黎碣石山。沧:通“苍”,青绿色。海:渤海。

赏析此句点明诗人“观沧海”的位置,诗人登上碣石山顶,居高临海,视野寥廓,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,展现了诗人壮阔的胸襟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登山望海图,用现代话来说就是:

诗人爬上高高的碣石山,站在山顶往远处看,眼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大海。这里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感受:

1. "爬高望远"的爽快感
就像我们现在登顶后忍不住要拍照一样,诗人用"东临"(向东攀登)和"以观"(用来眺望)两个动作,让人仿佛跟着他一起喘着气爬到山顶,突然看到海天一色的震撼。

2. 大海的压迫感
古人看海和现代人不同,他们对无边无际的海洋既好奇又敬畏。诗中没说海有多美,但"沧海"这个词自带深沉厚重的气质——像是面对一个沉默的巨人,让人不自觉屏住呼吸。

有趣的是,诗人故意不描写海浪、海鸟这些细节,就让你盯着这片蓝到发黑的海面发呆。这种"留白"反而比直接赞美更让人浮想联翩,就像我们看见特别壮观的风景时,往往只会说"哇",反而比长篇大论更有力量。

曹操

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