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菊偶成

纵横篱落不成枝,小立苍苔揽鬓丝。
俗眼难评真骨相,佳人自抱古心期。
重阳风雨閒中过,大梦炎凉觉后知。
多少关山鸿雁老,当樽斜日故逶迟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内心感受和哲思。

首句“纵横篱落不成枝”形象地描述了篱笆间的小路,虽然纵横交错但不成完整的树枝。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,暗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困境和迷茫。

“小立苍苔揽鬓丝”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在苍苔地上,用手捋着鬓发的画面。这里,苍苔象征着岁月的痕迹,而诗人捋鬓丝的动作则表达了岁月的流逝以及诗人对时光的感触。

“俗眼难评真骨相,佳人自抱古心期”诗意是说,世俗的眼光难以判断真善美的本质,真正的美人(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品格高洁的人)会保持自己的内心追求。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人世间纷繁复杂的看法,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。

“重阳风雨闲中过,大梦炎凉觉后知”则描述了重阳节时,风雨交加,诗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无奈和超然。在梦境中,诗人似乎能体会出世事的冷暖变迁。这里的“大梦”可能是指人生如梦,而“炎凉”则指世事的冷暖变化。

“多少关山鸿雁老,当樽斜日故逶迟”描绘了诗人面对苍茫的关山和孤独的大雁,感叹时光的流逝。他端着酒杯,在斜阳的陪伴下静静地思考,似乎在等待时间的逝去,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感叹。

整首诗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和人事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无常的感慨,以及对高尚品德和内在追求的向往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,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,情感细腻,语言优美。

姚燮

姚燮(1805—1864)晚清文学家、画家。字梅伯,号复庄,又号大梅山民、上湖生、某伯、大某山民、复翁、复道人、野桥、东海生等,浙江镇海(今宁波北仑)人。道光举人,以著作教授终身。治学广涉经史、地理、释道、戏曲、小说。工诗画,尤善人物、梅花。著有《今乐考证》、《大梅山馆集》、《疏影楼词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