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舍人五兄登观山顶(甲午)

杖策荒涂外,凭高远树重。
微茫开积水,缥缈见孤峰。
细雨春归雁,深山日暮钟。
何年共招隐,相伴入云松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登高望远的旅行,充满了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。下面我试着用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:

诗人带着登山杖,在荒凉的小路上行走,最终抵达了山顶。这里是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,远处的树丛显得很远,近处的景色清晰可见。眼前的景色就像是一片辽阔的水面,延伸到视线的尽头,而远处隐约出现了一座孤峰,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。

再往下看,细雨如丝,春意渐浓,一群大雁正飞过。而傍晚时分,深山之中传来一阵阵钟声,悠扬而宁静。这钟声或许来自附近的寺庙,也可能只是大自然的声音,但它让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宁静和神秘。

最后,诗人想象着与朋友共同隐居在这片世外桃源中,一起在云雾中漫步,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。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以及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。

整首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,但却能勾勒出一幅宁静、自然、和谐的画面,让人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。

朱彝尊

朱彝尊(1629~1709),清代诗人、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驱芳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又号金风亭长。汉族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博通经史,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。作词风格清丽,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,与陈维崧并称朱陈。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