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算子 其一

修竹翠罗寒,迟日江山暮。
幽径无人独自芳,此恨知无数。
只共梅花语,懒逐游丝去。
著意寻春不肯香,香在无寻处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林的清冷画面,同时寄托了作者孤高自许的情怀。

上片写景:修长的竹林披着翠绿的外衣却透着寒意,夕阳下的江山显得格外寂静。在无人的小路上,只有花儿独自开放,这种无人欣赏的遗憾多得数不清。这里用"寒""暮""无人"等词营造出孤寂氛围,竹子、野花都成了作者孤独的化身。

下片抒情:作者说只愿和梅花说话(梅花象征高洁),懒得追随空中飘浮的柳絮(比喻不随波逐流)。刻意去寻找春天却闻不到花香,真正的芬芳其实就在不经意的地方。最后两句特别巧妙,就像我们刻意追求某样东西反而得不到,美好往往存在于不经意间。

全词通过竹、梅等意象,展现了文人清高孤傲的品格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"的意境,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不必刻意追寻,保持本真自然就能遇见。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