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张之洞联
卌余载宣勤王室,甲申功在攘夷,甲午功在靖国,庚子功在保邦,即此亮节精忠,已堪彝鼎,况复扶持大计,翊赞新猷,一疏遗言,更勤恳于人心风俗之际,方今内忧外患,天步维艰,思古发幽情,何以异武乡鞠躬、史鱼尸谏;
十九年亲炙师门,熏陶我以学术,历练我以戎行,涵濡我以庶政,加以埙篪乔梓,并渐渊源,乃犹假以斧柯,锡之华衮,六千君子,俾教训于楚山汉水之间,讵料驾鹤骖鸾,成绩莫睹,平生感知己,徒辜负伊川冬雪、明道春风。
十九年亲炙师门,熏陶我以学术,历练我以戎行,涵濡我以庶政,加以埙篪乔梓,并渐渊源,乃犹假以斧柯,锡之华衮,六千君子,俾教训于楚山汉水之间,讵料驾鹤骖鸾,成绩莫睹,平生感知己,徒辜负伊川冬雪、明道春风。
现代解析
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名臣张之洞的,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:
上联讲张之洞的功绩——
1. 他四十多年为朝廷效力,在1884年中法战争(甲申)时抵抗外敌,1894年甲午战争时稳定国家,1900年庚子事变时保护疆土,这些忠诚事迹都值得载入史册。
2. 更难得的是他推动改革(如洋务运动),临终前还上书关心社会风气,像诸葛亮鞠躬尽瘁、史鱼以死劝谏一样令人敬佩。
下联写作者与张之洞的师生情——
1. 作者跟随张之洞十九年,老师不仅教他学问,还让他参与军事、政务实践,像父亲般培养他("乔梓"指父子)。
2. 老师给他权力和荣誉,让他在湖北(楚山汉水)教育人才。可惜老师突然去世,作者深感辜负了老师的栽培之恩,就像程颐(伊川)、程颢(明道)两位大儒对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教导。
全联亮点:
- 用具体年份(甲申/甲午/庚子)展现张之洞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贡献,真实有力。
- 把逝者比作诸葛亮等名臣,突出其历史地位。
- 师生情的描写细腻动人,从学术到仕途,再到未竟的遗憾,情感层层递进。
本质上,这是一篇用典故包装的"高级悼词",既表彰了晚清重臣的功业,又饱含弟子对恩师的深切追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