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陈瞻①墨十绝 其八

今年四月未闻雷,赤地从何问宿灰(粤本作荄)。
剑戟埋身均是死,生憎⑴逋欠踏门催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旱之年的悲惨景象,通过四个层次传递出百姓的绝望与愤怒:

1. 反常的自然现象 "四月未闻雷"用反常气候开篇——本该春雨绵绵的四月却听不到雷声,暗示旱情严重。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为全诗奠定了压抑基调。

2. 触目惊心的旱灾 "赤地"形容土地干裂寸草不生,"问宿灰(或荄)"的疑问句更显绝望——连草根都找不到,百姓彻底失去生存希望。这里用土地龟裂的视觉画面,比直接说"大旱"更有冲击力。

3. 残酷的命运抉择 "剑戟埋身均是死"用战争比喻灾荒——饿死与被逼造反战死都是死路一条。这个尖锐的对比暴露出当时社会的极端矛盾,百姓被逼至绝境。

4. 官吏的冷酷无情 结尾"生憎逋欠踏门催"点明灾荒中最令人痛恨的,是官吏仍上门催缴欠税。一个"踏"字生动刻画衙役粗暴踹门的场景,将批判锋芒直指腐败的统治阶层。

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:从干裂的大地到枯死的植物,从绝望的灾民到凶恶的差役,最后定格在踹门的暴力瞬间。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,让读者自己感受其中的人间悲剧,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。这种对民生疾苦的真实记录,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。

李之仪

李之仪(1038~1117)北宋词人。字端叔,自号姑溪居士、姑溪老农。汉族,沧州无棣(庆云县)人。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,通判原州。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,朝夕倡酬。元符中监内香药库,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,不可以任京官,被停职。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。后因得罪权贵蔡京,除名编管太平州(今安徽当涂),后遇赦复官,晚年卜居当涂。著有《姑溪词》一卷、《姑溪居士前集》五十卷和《姑溪题跋》二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