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场连绵不断的暴雨,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月,早晨、晚上甚至整夜都在下。雷雨虽然来的猛烈,但地里的庄稼却没有得到好处,反而因为积水过多而难以耕种。诗人注意到一些高墙由于水压而倒塌,许多屋子也被洪水淹没。诗人感到非常自责,因为他没有能力去救援受困的百姓,只能在偏僻的巷子里握着桨,默默地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帮助那些在洪水中挣扎的人。
整首诗通过描述暴雨的连续性和影响,展现了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无奈和希望。诗人的心情也反映了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的焦虑和无力感,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有人能够挺身而出,帮助受灾群众的期盼。
马廷鸾
马廷鸾(1222年—1289年),字翔仲,号碧悟。宋饶州乐平(今江西乐平市)众埠乡楼前村人。幼年丧父,贫不改志,刻苦读书,淳祐七年(1247),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,获进士第一,殿试为第四,一举成名。他一生勤政爱民,秉性正直,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。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,不能尽展其才华。度宗朝奸臣贾似道、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,视为异见,受其压制,迫于内忧外患,廷鸾饮恨引退。宋亡,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,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。